GBT 45328-2025碳酸锂、单水氢氧化锂、氯化锂中磁性异物金属颗粒的测定洁净度仪测试法

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的爆发式增长,碳酸锂、单水氢氧化锂等高纯度锂盐作为核心正极材料前驱体,其洁净度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与循环寿命。磁性金属异物(如铁、镍、铬)的混入不仅会催化电解液分解,更可能刺穿隔膜造成热失控。

2025年2月28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GB/T 45328-2025《碳酸锂、单水氢氧化锂、氯化锂中磁性异物金属颗粒的测定 洁净度仪测试法》。该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,为锂电材料供应链提供了首个针对磁性异物的权威检测方法

一、标准核心定位与技术原理

该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,江西赣锋锂业、天齐锂业、志存锂业等14家头部企业联合起草,覆盖锂资源开采、冶炼到材料制备全产业链。其核心技术突破在于:

  • 检测对象精准定位
    针对碳酸锂、单水氢氧化锂、氯化锂三类关键锂化合物,聚焦10μm~500μm粒径的磁性金属颗粒,测定灵敏度达10颗/kg,覆盖500颗/kg以下低浓度区间——这正是动力电池级材料的核心安全阈值

  • 洁净度仪智能分析法
    采用“磁吸附-滤膜富集-双图像扫描”技术链:

    1. 在洁净室中将样品分散于除磁水中,用热缩套管包裹的磁棒吸附磁性颗粒;

    2. 分离磁棒后转移套管附着物至滤膜;

    3. 通过洁净度仪扫描滤膜,基于非近似算法比对平行与十字排列的双图像,自动识别金属/非金属颗粒,排除纤维干扰。

二、解决行业痛点:从经验判断到量化控制

过去锂盐厂商多采用磁棒吸附目检法,存在三大缺陷:
▶ 难以区分金属与非金属杂质
▶ 人工计数误差>30%
▶ 无法获取颗粒尺寸分布数据

GB/T 45328-2025的三大技术革新直击痛点:

  1. 环境控制标准化:强制在洁净室操作,避免环境微粒干扰;

  2. 动态范围拓展:支持10~500颗/kg宽范围测定,满足工业级到电池级锂盐的全梯度需求;

  3. 智能判读系统:自动输出颗粒数量、尺寸分布及金属成分占比,数据重复性偏差<15%。

三、产业应用场景与实施价值

(1)动力电池材料质控

当碳酸锂中磁性异物>200颗/kg时,电池自放电率增加3倍。该标准已成为:

  • 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企业锂盐采购协议中的强制验收依据

  • 锂盐厂出口日韩高端市场的必备检测报告

(2)生产工艺优化

通过追踪磁性颗粒成分(如铁屑占比>80%),反向定位生产设备磨损点:

  • 破碎机衬板材质升级

  • 气流磨喷嘴磁屏蔽处理
    某龙头企业在标准试点阶段将产品异物率降低67%,良品率提升至99.2%。

(3)检测仪器升级

标准推动国产洁净度仪技术迭代:

  • 阅美测量等企业开发锂盐专用检测模块,扫描速度提升至3分钟/样品;

  • 仪器增加符合GB/T 41481的颗粒标块自动校准功能,消除系统误差。

完整标准下载

如需获取完整PDF原文,请点击下载
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