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化车间空调系统操作规程

一、目的与适用范围

目的:规范净化车间空调系统(含空调末端、送排风系统、过滤装置、加湿/除湿装置等)的日常运行、检修与记录要求,保证洁净环境的稳定、能耗经济与设备安全。
适用范围:适用于本公司(或本项目)所有净化车间的空调系统操作人员、运行维护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。实际参数与频次应依据工艺要求和设计文件调整。

二、基本职责

  • 运行员:负责日常启动/停机、巡检、运行参数记录、异常上报。
  • 维护员:负责定期检修、过滤器更换、风机/阀门维护及备件管理。
  • 班组长/值长:负责任务分配、操作审批、重大异常处理与记录归档。
  • 管理人员:负责制度落实、培训、体系评审与外部协调。

三、安全与通用要求

  1. 操作前必须熟悉系统图与控制原理;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修改控制参数或切断安全联锁。
  2. 启停、检修、清洗等涉及带电、动部件或高处作业须按公司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并办理作业票。
  3. 更换过滤器、清洗冷凝盘等可能接触灰尘颗粒的作业,操作人员须配戴防护用品并在专用区域处理废弃物。
  4. 所有调整须在记录表中填写时间、操作者、原因与结果,关键调整需签字确认。

四、控制目标(常见参考值 — 仅供参考,应以工艺/设计要求为准

  • 温度:20 ± 2 ℃(对温湿度要求严格的工艺请按工艺文件确定)
  • 相对湿度:45% ± 5% RH(如工艺需±2%则按工艺)
  • 室内压差:洁净区对邻区常见 5–15 Pa(不同等级洁净度压差要求不同)
  • 送风风速/换气次数:按洁净等级与洁净度设计要求执行
  • 过滤效率:初效/中效/高效(HEPA)按设备标签与设计要求执行

五、日常操作流程(分步骤指南)

每班(交接班)运行检查(步骤化)

  1. 查看交接班记录,确认上次运行状态与未完成事项。
  2. 观察控制面板或BMS(楼宇/集中监控)显示:温度、湿度、风量、压差、风机启停、阀位、加湿/除湿运行状态。
  3. 巡检主要机组:空调箱(AHU)噪音/振动、压缩机油位与高低压、冷凝水排放是否畅通。
  4. 检查过滤器压差表:若差压超设定值,按更换/清洗流程处理并记录。
  5. 检查房间门窗、密封条、传递窗是否关闭/完好,确保压差维持。
  6. 发现异常(报警、参数偏移、异味、可见粉尘)立即记录并通知维护组。

每日例行点检

  • 冷凝水盘、排水管是否有积水或堵塞;排水泵状态。
  • 风机皮带松紧、皮带轮温度(可触诊或红外检查)。
  • 电气柜及接线端子有无过热、松动。
  • 加湿器(如有)水源与电极/喷嘴状况。

周、月、季检与作业

  • 每周:检查并清洁初中效过滤器表面;测量并记录风机电流;校验关键仪表读数。
  • 每月:检查冷媒系统压力及运行工况;检查阀门、风阀动作;检查风口均布与风速。
  • 每季度:更换或清洗中效过滤器;检验压差传感器、温湿度传感器与校准(如有偏差,记录并校正)。
  • 每年:全面停机(按作业票)清洗冷凝器、蒸发器;检查风道密封;更换HEPA(高效)过滤器(或按设计周期)。

六、过滤器管理表

过滤级别 检查频率 差压上限(建议) 更换/清洗周期(建议)
初效(G/01) 每周 50–80 Pa 1–3 个月(视污染程度)
中效(F) 每月 80–150 Pa 3–6 个月
高效(HEPA) 每季度检查差压 150–300 Pa 1–3 年(视工艺与检测结果)

注:以上为典型参考值,实际以设计文件和洁净度考核结果为准。

七、异常与应急处置

  1. 参数超限(温湿度/压差):立即核对控制器设定值与现场传感器读数,检查送风量、回风阀位、加湿器/除湿器状态;若无法在班内恢复,切换为应急运行模式并上报。
  2. 设备故障(风机、压缩机):按停机程序安全停机,采取备用机组切换(如果有)。填写故障单并启动维保流程。
  3. 污染事件(粉尘大量出现/空气可见悬浮物):立即关闭相关送风口或降低回风比,启动本区加压保护或局部停产;进行污染源排查并记录事件,必要时安排全面清洁与检测。
  4. 冷凝水泄漏:断电前先切断相关供水、停机,并防止水进入电气柜,记录并安排排查维修。

八、常见故障与排查要点

  • 风量不足 → 检查滤网堵塞、风机转速、电机电流;检查阀门/变频器设定。
  • 温度高/低波动 → 检查制冷剂量、冷凝器/蒸发器结垢、再热段误动作、BMS设定段异。
  • 湿度异常 → 检查加湿器水质/喷嘴、加湿控制器和湿度传感器是否漂移或污染。
  • 压差不稳 → 检查送回风平衡、房门开启、风道泄漏或新风量不足。

九、记录与台账

  • 交接班记录(含运行参数快照)
  • 日运行日志(温、湿、风量、压差、能耗要点)
  • 检修/更换记录(过滤器、压缩机、风机、电气元件)
  • 异常事件报告与整改记录
  • 仪表校准记录与周期性验证

(附:建议使用电子化管理系统或BMS导出报表,便于后期数据分析与能耗优化)

十、培训与考核

  • 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通过设备原理与安全课程,并实操合格;定期组织(每半年或每年)复训并进行操作考核。
  • 对维护人员开展专项技能培训(如制冷系统维护、过滤器更换规范、风道清洁方法等)。

十一、优化与节能建议

  1. 优化送风回风比与变频控制,避免恒速满负荷运行。
  2. 利用BMS历史数据分析低负荷时段,实行分区分时段运行。
  3. 定期清洁换热器与风道,减少系统阻力和能耗。
  4. 在满足洁净度的前提下微调温湿度控制带宽,避免过度精细控制导致能耗上升。

十二、附录:每日/周检记录模板

每日运行摘要(示例字段)

  • 日期:
  • 班次/人员:
  • 机组状态(正常/异常):
  • 室内温度/设定(℃):
  • 室内湿度/设定(%RH):
  • 主要房间压差(Pa):
  • 过滤器压差(初/中/高效):
  • 重要备注(报警/维修/调整):
  • 签名:

周检清单(示例)

  • 初中效表面是否清洁:是/否
  • 风机电流是否在额定范围:是/否(记录数值)
  • 冷凝水排放是否畅通:是/否
  • 传感器读取与BMS一致:是/否
  • 维护建议:

完整、可执行的空调系统操作规程既是保证净化车间稳定生产的基础,也是降低能耗、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工具。建议根据本规程建立电子台账,并结合工艺要求持续优化运行参数与维护周期。任何制度的执行都应以“安全、洁净、稳定、经济”为核心。

THE END